人们很容易注意到热潮的来临——比如,如今人人都能感受到,这是一个综艺时代,无论大大小小的明星,都积极地投身到了综艺浪潮之中。但人们却很容易忽视那些褪去的热潮,比如说演员出专辑这事儿,在2009年之前,其风靡程度并不丝毫逊于现在的综艺风。赵薇在那几年,连续推了《飘》《Double双》《天使旅行箱》三张专辑,袁泉也有那么一阵子,其歌手身份大过演员身份——姚谦一连帮她制作了两张专辑,《孤独的花朵》,还有《short stay》,她的宣传通稿里写着“姚谦用于对抗萧亚轩的新秘密武器”“王菲第二”等等。剩下的范冰冰、李冰冰、周迅、黄晓明、陈坤、陆毅等演员的简历里,或多或少也都有那么几张音乐专辑。
当然,出专辑这件事对于这些人来说,多少也有区别。少数是因为可能真的热爱音乐,比如周迅早年是爱摇滚的少女,男友也是一水儿的摇滚青年,她刚到北京的时候,还做过一阵子酒吧歌手,每个晚上唱3首歌挣150元钱。而陈坤在考上北影表演系之前,是东方歌舞团的独唱歌手——尤其擅长印度歌曲。但对于大多数演员来说,出专辑的直接动力是因为那几年的商演市场实在太红火,出了专辑,有了自己的单曲,就可以顺理成章地上山下乡,走街串巷,轻轻松松赚到数万至数十万不等。更何况,多一个歌手身份并不是一种负担——盈亏由唱片公司承担,市场对专辑质量没有期待。所以,打造一张专辑,只需要去录音室里呆几晚,然后再拍几组宣传照即可。
在那些年,演员的赚钱能力实在比不上歌手。2005年佟大为接拍《与青春有关的日子》,每集片酬为两万八千元,2006年黄晓明接拍《神雕侠侣》,片酬是友情价——8000。刘烨因为在北京买了房子,所以就得拼命接戏还房贷。而差不多同期,他们的商演价格都在10万元以上,有的甚至是30万以上级别。两相权宜,实在不需要左思右想才能做出选择——更何况,彼时商演以放伴奏带对口型为主,自我要求不高的明星,在这么一次商演活动所付出的体力,主要是在赶路上。根据2006年福布斯名人榜的收入统计,周迅收入1900万元,孙楠收入1600万,赵薇1300万,李宇春收入1000万——孙楠与李宇春这两位纯歌手,能与周迅、赵薇这样的三栖明星差不多堪堪打平,这就是商演的力量。
不过,这种局面,在2010年前后发生了大逆转。2009年6月,《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》正式推行,条例规定,“演员不得以假唱欺骗观众,演出举办单位不得组织演员假唱”让非专业歌手的商演面临一定尴尬。更重要的是,演员的收入在那个时候已经开始大幅提高,姚晨出演《花木兰》,片酬一集是40万,《剑侠情缘》也曾公开表示谢霆锋的片酬是30万/集。不过,现在回头看这些当时让人咋舌的数字,会觉得不过是小儿科——到了《离婚律师》,姚晨已经是70万一集的身价。
反观商演,过去最重要的金主房地产行业这几年连续低迷,导致了这种既赚钱又省力的商演机会大为减少,各地的商演变成了是以移动、联通这些电信运营商主办,而选秀歌手的崛起,为这些歌友会提供了充足的人选——比起那些跨界的演员,选秀歌手在学生群体中更有号召力,并且他们的粉丝也更虔诚,更有组织性和凝聚力。
演员收入的提高、商演不得假唱的行政规定,房地产行业的低迷、加上选秀歌手的崛起——所有这些,导致了2010年之后,那些影视大牌们再也不推出新专辑了。热潮的退去和热潮的来临一样,背后都有其行为逻辑。理清这些逻辑,让我们可以更深刻的理解时代,并在面对新闻通稿时保持冷静,之前不会被“×××推出新专辑是因为一直深爱音乐”所迷惑,如今也不必伤感于“这个时代的人们已经抛弃音乐”——其实这从来都和音乐无关。
更多资讯来源:生活江苏、江苏新闻、江苏新闻网、江苏最新新闻 、苏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