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主页 > 音乐评论 >

徐佳莹新专辑《寻人启事》:由内而外的成功

时间:2014-06-16    来源:本站    点击:

徐佳莹新专辑《寻人启事》。

徐佳莹新专辑《寻人启事》。 >>>>[点.击.试.听] 

《寻人启事》这张专辑,终于让徐佳莹摆脱了那股台湾民谣的小家子气。即便专辑主题、歌词内容涉猎的范围依然没有高超延展,但小作坊的感觉终于不见了。全部歌曲的和声编写虽然还是很薄,但徐佳莹的唱功明显有了质的提高,也就不需要缀饰太多的繁琐层次。更加关键的是,这张专辑的编曲、制作卯足了劲,该复古的复古、该涩谷的涩谷,电气舞曲也不再像上张专辑《拉拉队》那样莫名其妙地往唱片末尾一横,而是大大方方排到主打位置来,让专辑充满了新鲜的饱足感。另外R&B和说唱居然也有了,让人想不惊喜都不成。听完一遍,能感觉到所谓的“饱满”到底是怎样一回事,而这饱满的质地,绝不是从前用弦乐加Band硬铺一下就算了的。陈建骐精致的制作,也让《寻人启事》充满了细节的精妙。如此一来,风格创新,硬件扎实,内外兼修,成功则是必然。

台湾的独立民谣早已让人厌倦。无病呻吟的小清新乐团一批一批涌现,早已没了本世纪初Indie春笋萌发的那股纯粹、醇厚的势头。一时间好像民谣就是市场的解药,而主流唱将们则与“流俗”划上等号,编曲做得太满太保守,就给你冠上“商业”的帽子。怎么洗都翻不了身,从此你就变质了。而现在,听线上这些扶不起来的新民谣,想吐的心都有。不知所云的如垃圾零食一般的歌曲比比皆是,还不如去听所谓商业主流的心灵鸡汤更为放心。但为什么就不能在创新和保守之间找个平衡?非要楚河汉界、上纲上线吗?现在早已不是十年之前,向舶来音乐的学习阶段应该已经过去,是时候拿出华语自己的东西来了。将主流和原创做一次最佳的融汇,在传统制作中加入缤纷的个性细节,这样的作品必会成功,而且,也是唯一的生存之道。

对于《寻人启事》这张专辑,这些细节都在哪里呢——如《明天的事情》间奏弦乐与电子多段交织演出的大将风范、以及末尾涌现心跳般画龙点睛的电子音;如《树洞的声音》涩谷系的舞曲风貌、电气摇滚的节奏紧密贴实、混乱人声的加入突出歌词主题,又毫不做作;《不安小姐》延续下去的复古质感,更进一步渲染70年代风情,仿佛将上张专辑《拉拉队》置换为主流而不是专辑的填补品。这些细处都会让人在聆听过程中耳朵一亮,它们就像星座图案的亮点,在整个画面感中占据连接骨架的位置。此外,像《潜规则》这样旋律极佳的抒情歌,编曲上却毫不保守,在两段副歌之间居然加入管弦乐演奏,让歌曲除了旋律抓人之外,还保留了一个极度深刻的记忆点,就是这样的意思。再诸如《我没时间讨厌你》结尾那一秒截然而止的音效、以及《高空弹跳》背景中掺杂的噪声、突然出现的几秒空白、令人惊掉下巴的说唱都有这样的功效。《别怕》中起伏不断震耳的低音,悠扬不散的吉他弹奏,都为歌曲添加了难忘的物理特质。最后一首《只要一分钟》更是以音乐会氛围编制,与并不复杂的演唱方式产生对比的美感,作为唱片收尾高明之极。

另一方面,那些编曲不太突出的作品,就在极力展示徐佳莹升级的唱功。首波《寻人启事》即是,低音、气音都令人印象深刻,和前三张相比有极大的进步,这也是这首歌虽缺乏新意、却在首播后能够打动人心的原因。中间的慢歌《我没时间讨厌你》、《耳边风》亦是如此,尤其《耳边风》的磅礴与大气,有成为徐佳莹经典主流作品的势头。这样看来,《寻人启事》该有的都有了——对于2014年已经干枯半年的华语市场来说,可谓一股熄灭灼热尴尬的及时夏雨。而对于徐佳莹自己来说,《寻人启事》的成功,终于让她熬过来了。摒弃小清新小民谣小家子气的小字辈,是堂堂正正走上一线女演唱人的时候了。

Tags:徐佳莹,新专辑,专辑,寻人启事,由内而外,成功,徐佳莹,新专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