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80年代的香港巨星陈慧娴在红馆开唱,当晚张学友对她深情一吻,这已经不是陈慧娴和张学友的时代,但他们依然能够在红馆这个被称为香港乐坛主擂台的舞台,因为一个吻,成为全城热点。在我看来,那晚的高潮实则是:张学友向全场宣布,陈慧娴正式回归香港乐坛。没有听错吧,回归哪里?香港乐坛?回归干嘛?
也许这是你我心中共同的疑问,这个乐坛,对于一个出道了30年的人,有什么值得回归的?
去年4月,陈慧娴高调宣布与老东家复合签约,今年4月,推出了一张名为《By Heart》的翻唱专辑。最后,本月19号在红馆举行纪念演唱会,堪称回归三部曲,且曲曲都飘扬着怀旧的音符。
陈慧娴去年签约“环球音乐”,一度引起了许多连锁反应。与其他和“环球音乐”宣布签约的歌手不同,陈慧娴手上拿到的,却是一份“宝丽金”的合同。可是,“宝丽金”——这个曾经诞生过许冠杰、谭咏麟、徐小凤、张学友、李克勤、“达明一派”、黎明等巨星的厂牌——明明早在1999年就死了。奇异的是,陈慧娴复出竟然能够使得“宝丽金”这块招牌为她重新启用,此后不久,中断已久的“宝丽金”演唱会,也终于在四十周年的日子里得以继续。今年五月,正值许冠杰上海演唱会宣传周期,“宝丽金”还把讲座办到了上海。
陈慧娴今年4月发行《By Heart》专辑,她除了重新演绎自己的旧作《花店》之外,其余九首作品,全是来自昔日“宝丽金”厂牌同僚的经典旧作。包括张学友的《还是觉得你最好》、李克勤的《蓝月亮》、钟镇涛的《让一切随风》和许冠杰的《梨涡浅笑》等等。没有新作,全是旧歌。6月19日红馆的晚上,她和张学友的深情一吻,将怀旧气氛推向高潮的同时,让人不胜唏嘘。曾经辉煌的港乐,如今却只剩昔日的英雄、侠女撑场,红馆的档期总是会让人误以为重回八、九十年代。俱往矣?港乐如今的发展现状,无疑是数风流人物,还看昨天。
这几年的港乐,在众所周知的层面提到代表人物,还能让人想到谁?或者只有陈奕迅、方大同和邓紫棋等屈指可数的几位歌手。方大同还从来没有发行过粤语专辑,而邓紫棋也是通过内地的“我是歌手”节目才开始爆红。其他像麦浚龙、许廷铿、C Allstar、林欣彤这些香港本土最当红的歌坛艺人,对于台湾和内地的歌迷来讲,只可以用一个“谜”这来形容,甚至在香港本地,也只局限于一些年轻的受众。去年香港IFPI的粤语唱片销量冠军陈僖仪,就是一个悲哀的例子。香港以外的歌迷,许多人都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,而她之所以夺得销量冠军的很大原因,是因为去年年初因车祸去世,一时间带动了部分的唱片销量。
与之相对照的,是一些老唱片的回潮。也就是在陈慧娴于红馆开唱的同一天,“华纳唱片”推出了林忆莲最为经典的“都市触觉”系列三张专辑的复刻版。在唱片推出的当日,居然就已出现了缺货的情况。此情此景,对于从70年代的老港歌迷来讲,必定唏嘘,在这个时代,卖动唱片是一件多么感人的事。这让人们想到了当年香港人排队等唱片店开门买许冠杰、谭咏麟唱片的盛景。而如今的香港歌手,在香港本地卖过四位数,就已经算是大卖。如果还有人竟然会漏夜等唱片店开门,那这人也一定是为了追唱片店拖欠的房租。
当然不单单只是林忆莲,近几年香港的实体唱片市场,卖得最好的无疑就是那些八、九十年代的再版唱片。在这些经典从时效上已经“过气”的二十年后,它们回光返照般地主宰着香港唱片市场的格局。
这股怀旧风,还影响到了电视屏幕。今年TVB最具话题性的一部电视剧《女人俱乐部》,除了叶蕴仪、李若彤、李丽珍等昔日女星回归的看点外,剧中出现大量陈百强、谭咏麟、梅艳芳、张国荣等艺人80年代的经典歌曲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近十年TVB剧集的主题曲,几乎没有一首能够广为传唱的尴尬。与其说是怀旧,不如说是无米之炊的无奈吧。
曾经的辉煌、如今的低迷,也许这算是轮回,也许这算是宿命,但辉煌和低迷总有它们各自的原因。港乐的辉煌,实际上和它曾经的接地气有莫大的关系。从许冠杰以市井俚语唱出香港草根的情怀开始,再到谭咏麟、张国荣等歌手以八十年代高速发展的香港这个都市为背景,唱出了繁花似锦、香江悲喜,港乐黄金时期的那些经典作品,记录下的也是香港黄金年代的悲喜哀愁。
而如今的港乐,留下的只有唱片公司僵化的偶像包装机制,利益内外的算计,以及在颁奖礼上与主办方的杯葛。于歌迷这个层面,曾经的好歌大家听,到如今也已经成为了粉丝专属通道。一个偶像只配置一群专职粉丝群体,明星纪念品渐渐变得和音乐平起平坐,音乐已经慢慢成为一些粉丝对人的精神与感情寄托,歌曲成为了偶像的马甲。
要走的始终要走,陈慧娴等老港乐明星的复出和回归,也终归只是短暂的停留。就像谭校长曾经唱过的“明天纵多苦痛,命运继续来,一点不放松;明天冷风吹送,面上有热情仍流过”,港乐终究还是要走向明天,只是不知“何年何月,才又可今宵一样”?